新時代,社會公眾對紅十字會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社會公信力,進一步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道資源動員平臺,在人道工作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是擺在各級紅十字會面前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山東省紅十字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眼于打基礎、利長遠,將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按照實施“兩輪驅動”、推進“三個助力”、打造“四個特色”的工作思路,規范工作運行,推進公開透明,著力提高紅十字會社會公信力,紅十字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李全太
實施“雙輪驅動”:推動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
加強信息化建設 打造公開透明的紅十字會
信息化是提高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吨腥A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紅十字會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規范信息發布,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的收入和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加強信息化建設,把社會各界關注的紅十字人道服務、資源動員、捐贈款物信息及時上網,打造公開透明的紅十字會,是紅十字會法的明確要求,是滿足社會公眾訴求和推動事業發展的基礎。
一是明確信息化建設工作方向。一方面,了解兄弟省市紅十字會和省直有關部門信息化建設特點;另一方面,深入調研山東省紅十字會系統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總結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驗和教訓。經反復論證,明確了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信息系統建設統一框架內,以捐贈信息公示查詢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全省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思路。
二是建設捐贈信息公示查詢平臺。針對捐贈賬戶開戶行不統一、財務數據信息無法共享導入的難題,聘請清華紫光公司和總會信息技術專家集中攻關,成功開發出符合山東實際的財務數據導入和信息發布系統。
三是建立信息化工作機制。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是基礎,推廣使用是關鍵。為確保信息公示查詢平臺真正發揮作用,研究制定了《山東省紅十字會信息化建設推進指導意見》,對數據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信息交流機制等提出明確要求。邀請技術專家對省、市、縣三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開展操作技能培訓,并跟蹤進行技術指導。
自2017年,山東省紅十字會系統已實現省、市、縣捐贈信息互聯互通,在全國紅十字會系統率先實現捐贈款物收入情況全省統一公示和查詢,目前正在開發捐贈支出查詢平臺。此外,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信息管理系統基礎上,結合山東省工作實際,對災害管理系統、組織志愿者管理系統、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登記回訪系統、器官捐獻登記管理等信息系統進行了開發或改進,在全省各級紅十字會得到廣泛應用。湖北、河南等省紅十字會到山東交流學習紅十字會信息化建設做法。201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在山東省調研期間聽取信息化建設工作匯報,并給予高度評價。
開展標準化建設 健全紅十字工作標準體系
標準化是現代社會科學管理的基礎,標準化建設已延伸到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領域。紅十字會是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提供的人道服務涉及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和專業技術等領域,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紅十字會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各項工作內容、程序和結果是否有令人信服的客觀依據?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是否違背醫學倫理道德?都是紅十字人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問題。因此,紅十字會建立質量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2015年2月,山東省紅十字會正式提出紅十字會標準化建設構想,多次邀請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和黃河三角洲標準技術服務中心專家對紅十字會系統標準化建設項目進行論證,并在全省紅十字會系統開展標準化體系建設需求調研和分析,確定開展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方針目標、實施步驟和發展方向。將2017年確定為標準化建設年,制定并向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印發《標準化建設年活動方案》,要求全省各級紅十字會上下聯動、群策群力,共同參與標準化體系建設。
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和充分吸取相關領域標準化建設先進經驗基礎上,根據紅十字會工作職責梳理、追蹤、確定標準化體系內容,研究制定“山東省紅十字會社會公益服務綜合標準體系”建設方案,該項目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批準列入2017年度“山東標準”建設行動公務服務試點項目。
山東省紅十字會標準化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包括法律法規、通用基礎標準和相關規范性文件,第二層次包括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子體系,第三層次為工作標準子體系。其中,通用基礎標準49項,技術標準子體系14個門類、130項標準,管理標準子體系15個門類、186項標準,工作標準子體系6個門類、35項標準,包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各級紅十字會制定的具體工作標準。
目前,已收集匯總相關通用基礎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218項;修訂完善紅十字會系統程序文件、操作規程以及帶有標準與制度性質的相關政策文件122項;對尚需制定的標準,研究確定工作計劃,開展標準研制工作,已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應急救援隊管理、部分崗位工作標準等10余項“山東紅會”標準初步研制。
推進“三個助力”:夯實紅十字事業發展根基
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是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信息公開及時準確,工作運行程序規范,工作質量標準客觀,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根基才能更加堅實,聯系服務群眾才能更有底氣,工作成效才能更經得住公眾推敲。在信息化和標準化的雙輪驅動下,山東省紅十字事業發展動力更足、活力更強、影響力更大,在助力脫貧攻堅、健康山東、鄉村振興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上取得顯著成績,在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器官捐獻、備災救災和應急救援、參與養老服務等特色工作上取得明顯進步。
助力脫貧攻堅
制定募捐和人道救助工作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規范募捐、接受捐贈和申請救助工作流程,及時公示捐贈款物信息,為愛心人士和困難群眾搭建起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的人道服務平臺。2015年以來,全省開展“博愛齊魯送溫暖”、助醫幫困、眾籌扶貧大賽等活動,發放救助款物2.66億元,受益群眾40余萬人次。爭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開展“天使救助”醫療項目,不斷簡化申請程序,提高救助工作效率,已累計發放醫療救助金1.1147億元,救助貧困家庭白血病、先心病患兒4092人,救助人數和金額均居全國首位,山東省紅十字會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評為優秀項目執行省份紅十字會。
濱州、淄博等市紅十字會實現0至14周歲(淄博市擴大到18周歲以下)先心病患兒“免費篩查、免費診查、免費手術”零自費治療。組織貧困群眾參加眾籌扶貧大賽、“魔豆媽媽”創業扶貧大賽、博愛家園生計基金項目,濱州市博興縣東河村博愛家園項目榮獲“中國紅十字會博愛家園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稱號。濟南、青島、濱州等市紅十字會通過開展“春天行動”、運作微塵基金、打造“情暖濱州”大型公益救助欄目,培育了一批人道公益合作伙伴,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助力健康山東
認真貫徹落實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考核標準、統一發證管理的原則,嚴格按照《中國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標準化工作手冊》關于救護師資、救護員和專題講座三類培訓標準,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推動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2015年以來,全省開展各類應急救護培訓1500余期,培訓紅十字救護師資1100余人,救護員30.5萬人,普及推廣應急救護知識300余萬人次,棗莊、威海應急救護培訓基地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評為“應急救護培訓示范基地”。針對安全生產領域的需求,制定安全生產應急處置培訓課程,培訓高危行業從業人員700余人。
濟南、青島、臨沂等地開展“愛就在身邊”“第一響應人培訓”“珍愛生命 關愛健康”等主題系列培訓項目。青島市培訓2200余名“第一響應人”組成地鐵志愿服務隊,在上合峰會期間開展導引、翻譯、購票和緊急救護等保障服務,受到好評。東營市連續2年為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培訓應急救護員,得到黨委政府認可。
助力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了深刻闡述,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圍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山東省紅十字會提出開展鄉村醫生培訓的工作方案,聯合省衛生計生委、省醫學科學院以及部分省級醫院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確定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中國鄉村醫生培訓中心聯合開展的“紅十字天使計劃——萬名鄉村醫生培訓”項目引入山東,與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聯合在省醫科院附屬醫院建立“山東省紅十字會鄉村醫生培訓基地”,著力推進鄉村醫生培訓工作。2018年,在省委組織部、省派“第一書記”辦公室支持下,對省派“第一書記”幫扶村鄉村醫生開展輪訓。目前,已舉辦鄉村醫生培訓班6期,對17市1000余名鄉村醫生進行了免費培訓。
打造“四個特色”:唱響齊魯大地紅十字好聲音
造血干細胞捐獻品牌擦得更亮
山東省于2002年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是首批建立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省級分庫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山東省紅十字會制定《山東省造血干細胞捐獻操作流程》,明確各級紅十字會、采集醫院、移植醫院工作職責;建立捐獻者資料檔案管理系統,對全部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保留”項目,設計開發志愿者回訪軟件,將入庫志愿者回訪和信息更新納入日常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全省報名入庫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已超過28萬人,完成血樣采集檢測入庫18.5萬余人份,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已實現捐獻88例,位居全國第一,累計實現捐獻684例,居全國第三。山東分庫被授予“全國紅十字會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連續6年獲得全國“先進分庫”榮譽稱號。棗莊、東營兩市將“造血干細胞捐獻”納入當地“見義勇為”表彰,淄博市授予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五好家庭”榮譽稱號。
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發展更快
山東省是首批人體器官捐獻試點省份之一,省紅十字會協調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移植醫院積極開展社會宣傳、志愿登記、捐獻見證、緬懷紀念、貧困救助工作,推動捐獻工作委員會、協調員隊伍、志愿者隊伍建設,初步建立器官捐獻工作體系。清明節、寒衣節期間,組織捐獻者家屬、醫護人員、捐獻受益者、志愿捐獻者代表開展緬懷紀念活動。推動各市捐獻緬懷紀念場所建設,全省已建成11處。2018年,全省新增人體器官捐獻480例,累計實現捐獻1958例;新增遺體捐獻175例,角膜捐獻301例,累計實現捐獻1568例、1736例。
備災救災和應急救援能力更強
省紅十字會備災中心于2013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備災救災救援工作能力。2017年,備災中心開始承接國家紅十字會系統物資儲備任務,發揮區域性備災中心的作用。
一是積極利用好總會救災管理系統?!皽乇葋啞迸_風災情發生后,各級紅十字會通過系統迅速收集上報災情信息,省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發布緊急募捐呼吁并投入到抗災救災工作中。全省紅十字會系統接受社會各界和全國紅十字會系統捐贈救災款物價值合計2164.38萬元。二是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救援救助工作。先后參與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天津港火災爆炸等災害和事故救援工作,募集款物1.96億元。三是高度重視救援隊建設。山東各級紅十字會已建立各具特色的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伍51支,初步涵蓋了生命救援、人道救助、災害預防、災后恢復及減災等人道救援領域,每年出動緊急救援超過100次,進行各種保障和普及應急避險知識1000多人次。
參與養老服務試點初見成效
2017年3月,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批準,山東省紅十字會作為試點省份開展養老服務工作,濟南、青島、臨沂市紅十字會成為養老服務工作試點單位,2018年增加威海作為新的試點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市紅十字會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結合當地實際,不斷探索創新,推動紅十字會養老服務工作。相繼承辦中國紅十字會養老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山東、遼寧、江西等7個試點省紅十字會分享參與養老服務工作的經驗;承辦中國紅十字會2018年第五期養老服務師資培訓班,山東和寧夏、新疆、青海等4?。ㄗ灾螀^)的40余名紅十字養老服務師資參加培訓。參加海峽兩岸紅十字“關愛長者,為了您的微笑”論壇,分享山東省紅十字會參與養老服務試點的工作經驗。
截至目前,各試點市已培訓養老機構服務人員800多人,培訓志愿者637人,開展養老志愿服務1900多人次,設立養老服務培訓基地2處。濟南、臨沂市在鄉村開展“紅十字博愛幸福院”養老項目,推動農村養老事業發展。青島市紅十字會動員愛心企業向養老院、殘障中心和醫院捐贈200臺空氣凈化器,價值40萬元。威海市成立紅十字敬老愛老志愿服務基地,為養老服務機構舉辦5期應急救護培訓講座,試點工作初見成效。
(作者為山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