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朝勇,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紅十字會的一名干部。2018年4月,組織選派我到湄潭縣抄樂鎮干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回想起與同志們共同戰斗的兩年多時光,與群眾們一起為了共同富裕目標的拼搏,感慨萬千,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在駐村小分隊撤離干溪村召開座談會的那天,輪到我發言時,我有點哽咽。今天過后,小分隊就撤離干溪村了,只留下我一個人繼續在干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培養了我多年,畏苦怕難不是我的風格,干好組織交給我的脫貧攻堅工作才是大事?;叵脒@幾年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是值得回憶和驕傲的。
記得一天晚上,我接到村民余朝明打來的電話,他兒子在湄潭縣湄江中學讀書,由于是繼子,戶口在重慶,在銀行沒有開到戶,領不到教育資助,他跑了三四趟沒能辦好,無助之下,才不得不打電話給我求助。
能得到群眾的信任不容易,我一定要幫他辦好這個事。我立即與駐村工作組的王志杰同志聯系,詳細了解了抄樂信合銀行開戶的條件和程序,第二天與抄樂信合銀行對接后,成功為余朝明之子辦好了開戶的事。
張樹珍老黨員是孟家樓組的一位村民,她兒子為了挖一個停車場,挖機不慎將屋旁的飲水工程管子挖斷了,經抄樂鎮水利站現場查看預算,需要花費四千多元才能修復。當時我們都有點擔心,這個問題有點大了,能不能順利做通她的工作,讓她心甘情愿拿出錢來修復管道還是未知數。還好,通過和她溝通,她愿意出錢修復,并且指定這個錢只能交到我的手頭,其他哪個人來她都不拿錢出來,這句話很讓我感動,幾年駐村的功夫沒白費,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可,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脫貧攻堅工作接近了尾聲,我的駐村使命即將結束,來村里3年多,就要回到原來的崗位了。駐村這幾年,干溪村的變化很大,四個村民組都通了硬化路,入戶路也連到群眾家里。群眾住上了明亮的房子,喝上了干凈水,很多人家都買了三輪車,免受肩挑背磨的痛苦。好多人家還買了轎車,生活質量著實上了一個臺階。56戶貧困人口順利脫了貧,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也有了自己的集體經濟生態養豬場,貧困群眾有了利益聯結分紅,生活多了一份保障。下一步的鄉村振興,相信干溪村在黨的領導下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